SwiftUI 框架

利用 SwiftUI 的 AnyLayout 幾行程式碼就可以切換 layout!

在 iOS 16,SwiftUI 推出 AnyLayout 和 Layout 協定,讓開發者構建客製化和複雜的 layout。有了 AnyLayout,我們可以創建回應使用者互動或環境變化的動態 layout。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試著使用 AnyLayout 來切換垂直和水平 layout。
利用 SwiftUI 的 AnyLayout 幾行程式碼就可以切換 layout!
Photo by Andrea De Santis on Unsplash
In: SwiftUI 框架

iOS 16 開始,SwiftUI 推出了 AnyLayoutLayout 協定,讓開發者構建客製化和複雜的 layout。AnyLayout 是 layout 協定的 type-erased 實例。我們可以使用 AnyLayout 來創建動態 layout,它可以回應使用者的互動或環境變化。

在這篇教學文章中,我們會看看如何使用 AnyLayout 來切換垂直和水平 layout。

使用 AnyLayout

首先,讓我們用 App 模板創建一個新的 Xcode 專案,並為專案命名,我會把專案命名為 SwiftUIAnyLayout。我們會構建一個簡單的範例 App,在使用者點擊堆疊視圖時切換 UI layout。UI layout 在不同方向看起來會是這樣的:

SwiftUI AnyLayout - Switch between HStack and VStack

在開始時,範例 App 利用 VStack 把三個圖像垂直排列。當使用者點擊堆疊視圖時,就會變成水平堆疊。我們可以這樣使用 AnyLayout 來實作:

struct ContentView: View {
    @State private var changeLayout = false

    var body: some View {
        let layout = changeLayout ? AnyLayout(HStackLayout()) : AnyLayout(VStackLayout())

        layout {
            Image(systemName: "bus")
                .font(.system(size: 80))
                .frame(width: 120, height: 120)
                .background(in: RoundedRectangle(cornerRadius: 5.0))
                .backgroundStyle(.green)
                .foregroundColor(.white)


            Image(systemName: "ferry")
                .font(.system(size: 80))
                .frame(width: 120, height: 120)
                .background(in: RoundedRectangle(cornerRadius: 5.0))
                .backgroundStyle(.yellow)
                .foregroundColor(.white)

            Image(systemName: "scooter")
                .font(.system(size: 80))
                .frame(width: 120, height: 120)
                .background(in: RoundedRectangle(cornerRadius: 5.0))
                .backgroundStyle(.indigo)
                .foregroundColor(.white)

        }
        .animation(.default, value: changeLayout)
        .onTapGesture {
            changeLayout.toggle()
        }
    }
}

我們定義了一個 layout 變數,來保存 AnyLayout 的實例。這個 layout 會根據 changeLayout 的數值,來切換水平和垂直 layout。HStackLayout(或 VStackLayout)的行為與 HStack(或 VStack)類似;但因為它符合 Layout 協定,我們就可以在 conditional layout 中使用它。

我們還可以把動畫附加到 layout,來動畫化佈局的改變。現在,當我們點擊堆疊視圖時,它就會切換垂直或水平 layout。

根據裝置的方向切換 layout

現在,範例 App 讓使用者點擊堆疊視圖來切換 layout。在某些 App 中,我們可能會想根據裝置方向和螢幕大小來切換 layout。在這個情況下,就可以利用 .horizontalSizeClass 變數來捕捉裝置方向的改變。

@Environment(\.horizontalSizeClass) var horizontalSizeClass

然後,讓我們如此更新 layout 變數:

let layout = horizontalSizeClass == .regular ? AnyLayout(HStackLayout()) : AnyLayout(VStackLayout())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把 iPhone 14 Pro Max 轉為橫向,layout 就會切換為橫向堆疊視圖。

swiftui anylayout demo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使用 SwiftUI 內建的 layout container 來創建 layout,像是 HStackLayoutVStackLayout。但如果這些 layout container 無法實作我們需要的 layout 型別,該怎麼辦呢?iOS 16 引入的 Layout 協定就讓我們可以定義自己客製化的 layout。我們只需要創建一個符合 Layout 協定的型別,並實作以下所需的方法,來定義一個客製化的 layout container:

  • sizeThatFits(proposal:subviews:cache:):這個方法會報告合成 layout 視圖的大小。
  • placeSubviews(in:proposal:subviews:cache:):這個方法會為 container 的子視圖分配位置。

推出了 AnyLayout 後,我們只需要幾行程式碼就可以客製化或更改 UI layout,這絕對可以幫助我們構建更優雅和吸引的 UI。在這篇文章的範例 App 中,大家都學會了如何根據螢幕方向切換 layout。其實同樣的技術也可以應用於其他情況中,例如是 Dynamic Type 的大小。

備註:如果你有興趣深入學習 SwiftUI,並參閱所有源程式碼,歡迎看看我們的《精通 SwiftUI》一書,我們已為 iOS 16 和 Xcode 14 全面更新了這本書。

譯者簡介:Kelly Chan-AppCoda 編輯小姐。
作者
Simon Ng
軟體工程師,AppCoda 創辦人。著有《iOS 18 App 程式設計實戰心法》、《iOS 18 App程式設計進階攻略》以及《精通SwiftUI》。曾任職於HSBC, FedEx等跨國企業,專責軟體開發、系統設計。2012年創立AppCoda技術部落格,定期發表iOS程式教學文章。現時專注發展AppCoda業務,致力於iOS程式教學、產品設計及開發。你可以到推特與我聯絡。
評論
更多來自 AppCoda 中文版
如何在 SwiftUI App 中開發 Live Activities
SwiftUI 框架

如何在 SwiftUI App 中開發 Live Activities

Live Activities 首次於 iOS 16 推出,是 Apple 最令人興奮的更新之一,能讓 App 與使用者在即時互動上更有連結。它不再需要使用者不斷打開 App,Live Activities 可以讓資訊直接顯示在鎖定畫面和 Dynamic Island 上。
使用 Tool Calling 強化 Foundation Models 功能
AI

使用 Tool Calling 強化 Foundation Models 功能

在前幾篇教學中,我們介紹了 Foundation Models 在 iOS 26 中的運作方式,以及如何使用這個全新框架打造具備 AI 功能的應用。我們也介紹了 @Generable 巨集,它能輕鬆地將模型回應轉換為結構化的 Swift 類型。 現在,在這個 Foundation
活用 Foundation Models 的 @Generable 與 @Guide 製作測驗 App
AI

活用 Foundation Models 的 @Generable 與 @Guide 製作測驗 App

在前一篇教學中,我們介紹了 Foundation Models 框架,並示範了如何用它來進行基本的內容生成。那個過程相當簡單——你提供一個提示詞(prompt),等幾秒鐘,就能獲得自然語言的回應。在我們的範例中,我們建立了一個簡單的問答 App,讓使用者可以提問,App 則直接顯示生成的文字。 但如果回應變得更複雜——你需要把非結構化文字轉換為結構化的物件呢? 舉例來說,
很好! 你已成功註冊。
歡迎回來! 你已成功登入。
你已成功訂閱 AppCoda 中文版 電子報。
你的連結已失效。
成功! 請檢查你的電子郵件以獲取用於登入的連結。
好! 你的付費資料已更新。
你的付費方式並未更新。